|
DAY 第3天 早餐后,乘车前往敦煌雅丹地质公园(距离市区约215公里,时间16时),沿途让您领略到,在平沙野莽之中,云山浩渺;大漠苍茫。从莽莽荡荡的流沙神石中,让你感悟到大自然壮丽与奇妙的异域风情—大漠风光 ! 阳关,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既指此,因地处玉门关以南而得名。古丝绸之路南道起点,与玉门关皆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门户,是丝绸之路上必经关隘。“出塞”,“入关”的咽喉之地。回首这一座关城,“云山浩渺,大漠苍茫”。多情自古伤离别,那份心情又是何等的苍凉和无奈! 敦煌古城,又称仿宋沙州城、敦煌影视城。位于敦煌西南18公里处的大漠戈壁上。建于1987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日本小说家井上靖历史小说《敦煌》为背景、由中日合拍的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拟在敦煌地区开镜,敦煌古城就是为此目的而修建的。古城是以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开有东、西、南三面城门,城内有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及汴梁五条主街道,点缀以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过街楼、店铺、酒肆、餐馆、客栈、寺庙等。敦煌古城融历史、边塞及异域风情于一炉,形象地再现了古敦煌的雄姿和风貌,被誉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成为拍摄古代西部历史影视剧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除《敦煌》之外,这里还拍摄过《封神演义》、《怒剑啸狂沙》、《新龙门客栈》等二十多部中外影视剧目。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古时候,西域和阗的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今关城墙垣保存较为完好,城堡呈四方形,全为黄胶土构筑。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西、北两面各开一门,以疏勒河为屏,长城为线。西至盐泽,北达伊吾,南接阳关,气势非常雄伟。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 古人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诗句,赞美他的无线风光。 敦煌汉长城遗迹,最早建筑于敦煌郡设置初期,魏晋时继续有修建。此段长城从敦煌和安西交界的北湖起,沿疏勒河南,向西经党河入汇处的东泉,到哈拉卓尔、河仓城、玉门关、后坑子、吐火洛、湾腰墩一带,全长150公里。尤其是人迹罕见的玉门关西北方向一段保存最完好,高度3米以上,墙垣由沙土夹芦苇造成。 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修筑过长城。西汉时,中原王朝为了抗击匈奴的侵犯骚扰,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和西域的联系,修建了汉长城。汉长城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从临洮向西延伸,绵延一千多公里,直到敦煌的西湖,即与新疆交界处的罗布泊。汉长城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失,部分长城已塌毁。但敦煌境内的汉长城遗址保存较为完整。是目前我国汉代北线长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 在距敦煌185公里,玉门关以西85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风蚀地貌群落,俗称魔鬼城, 目前已建成中国地质公园。在一条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干涸河床地带上,雅丹密布,丘峰林立,形态各异,不论是个体,还是整体,规模之宏大,气势之浑雄,均属世界罕见。在这里,千奇百怪的雅象丹地貌,会使你心旷神怡,放飞思绪,浮想联翩;在这里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力,领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 敦煌魔鬼城, 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为沙漠平原区,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多风,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在地质上位于新生代(距今约6500万年以来)敦煌——疏勒河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万年的中更新世,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质沉积物。颜色呈灰色、灰绿色和土黄色。古老的盆地中心层理水平,边缘的层理交错,局部还保存着很多虫迹化石,显示着古代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由于岩层产状水平,垂直节理发育,较松软岩层在大自然疾风暴雨的漫长风化中,导致了各种雅丹风蚀地貌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