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馆
网站首页| 登录 | 注册
首页> 研学季 >敦煌 >敦煌石窟艺术馆 >“相约敦煌,探寻边塞文化”主题研学讲座
✍ 发布新帖
查看:149 | 回复:5 “相约敦煌,探寻边塞文化”主题研学讲座
西域兆楠
19
主题
1548
帖子
0
积分

注册 2018-6-8
发表于:2024/1/30 11:06:01


通过“相约敦煌,探寻边塞文化”主题研学讲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边塞文化。活动不仅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还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参与诗歌创作和国学礼仪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边塞诗的魅力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活动的具体安排包括明确的地点、对象、费用和时间,确保了活动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西域兆楠
19
主题
1548
帖子
0
积分

注册 2018-6-8
发表于:2024/1/30 11:06:17


“相约敦煌,探寻边塞文化”主题研学讲座

敦煌,千年的经典、通幽的哲学、灿烂的艺术,文明的光芒。民族交融之所,文化激荡之处,呈现着独特的边塞风情。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熔铸了雄浑悲壮的长城文化内涵;马革裹尸,精忠报国,凝聚起了中华儿女的信仰和灵魂。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丝路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厚植家国情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古迹是静止的时光,亦是无字的史书。这次旅行留给学生的是历史的追忆与文化的滋养,孩子们边走边看边学:欣赏塞上风光,感受家乡之美;探寻边塞文化,感悟丝路之魂。通过本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更让师生们亲身体验到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丝路文化的峥嵘岁月,将忠诚、担当、奋进的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中华礼仪传承千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敦煌石窟艺术馆-传习书院,青少年“国学礼仪与吟诵”课程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方针为指导,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而自主研发课程,包含国学礼乐文明与古诗文吟诵两方面的学习内容。 本期的吟诵课程将在学习古诗文节奏、韵脚、声调的基础上加入吟诵的格律、曲调、模唱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古诗的平仄、格律、声韵、意象等丰富的内涵。

二、实施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去边塞?

你去过断桥残雪的苏杭,看过小桥流水的西栅;

你徜徉苍山洱海和大理,去过山水如画的阳朔桂林;

你看尽南国如雪的海浪,

走过月牙泉无声消瘦的戈壁敦煌,可你却没……

大梦谁先觉,封狼居胥未可知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只是你心中的仍有遗憾,有一块尚未完成的拼图,在召唤着你继续前行。

我们坚信,这一空白的缺憾,来自于边塞。从西安到武威、到嘉峪关,再到敦煌,这里的金戈铁马,这里的刀光剑影,还有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有着无上的魔力。那些耳熟能详的词语:胡天、大漠、萧关、燕然;那些津津乐道的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无不让你心醉神迷,想象万千。似乎召唤着你穿越历史的缝隙,重回沧桑的岁月,等着你“穿金甲”、“破楼兰”,去做一回开疆拓土、立功封侯的盛世大梦!

生活不止苟且,还要诗和远方

唐诗立于诗歌之巅,灿若星河,而边塞诗作为巅峰中的巅峰,短短两千余首,开拓出了另一片豪迈的气象和空间,把有抱负之人的胸襟和豪情体现得淋漓尽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怅然,“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狂放,“浊酒一杯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忧思,“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悲凉凄婉;,书上学来的诗,还是不及实地见证来得真实,玉门关位于何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在哪里创作完成? 三、实施内容

昭君出塞,落下的是细密的长安雨,化成的是离愁别绪思乡泪。琵琶羌笛、家国万里,汉家衣裳,歌舞陆离、白云孤鸿、相思难寄;还有烽火台、城墙、垛口,断垣残壁,书写着来自汉唐军人驰骋疆场的豪情与忧伤。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诗人,当你身临其境,去感受古人的情愫,也可以写出不朽的篇章。边塞营第一季,小诗人们写下了许多名篇,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情怀吧!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
【活动地点】敦煌石窟艺术馆(鸿雁研学基地); 

【研学对象】7-16周岁,身体健康的中、小学生为主;
【招生限额】 【研学费用】00/人; 

【费用说明】费用包括:培训费、项目费等; 

【活动时间】2025

更多精彩,尽在未来!谢谢大家!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西域兆楠
19
主题
1548
帖子
0
积分

注册 2018-6-8
发表于:2024/1/30 11:06:35

主题与背景

本文介绍了“相约敦煌,探寻边塞文化”主题研学讲座的相关信息,旨在通过研学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由敦煌石窟艺术馆(鸿雁研学基地)主办,面向7-16周岁的中、小学生。

一、指导思想

拓宽视野与提升认知:通过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增强对边塞文化的兴趣。

培养家国情怀:结合历史古迹,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感受家乡之美,体会丝路之魂。

体验丝路文化:让学生亲身体验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忠诚、担当、奋进的精神。

二、实施目标

填补知识空白:通过参观边塞地区,弥补学生对边塞文化了解的不足。

激发探索欲望:利用边塞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实现诗意生活: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到边塞诗的魅力,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三、实施内容

边塞文化体验:通过参观烽火台、城墙、垛口等历史遗迹,感受古代军人的豪情与忧伤。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在边塞营中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的理解。

国学礼仪与吟诵:在敦煌石窟艺术馆-传习书院,学习国学礼乐文明与古诗文吟诵,体验古诗的平仄、格律、声韵、意象等丰富的内涵。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

活动地点:敦煌石窟艺术馆(鸿雁研学基地)

研学对象:7-16周岁,身体健康的中、小学生

招生限额:未具体说明

研学费用:00/人(费用包括培训费、项目费等)

活动时间:2025

总结

本文核心观点在于通过“相约敦煌,探寻边塞文化”主题研学讲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边塞文化。活动不仅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还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参与诗歌创作和国学礼仪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边塞诗的魅力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活动的具体安排包括明确的地点、对象、费用和时间,确保了活动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西域兆楠
19
主题
1548
帖子
0
积分

注册 2018-6-8
发表于:2025/2/25 9:42:08
PPT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西域兆楠
19
主题
1548
帖子
0
积分

注册 2018-6-8
发表于:2025/2/25 9:43:27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西域兆楠
19
主题
1548
帖子
0
积分

注册 2018-6-8
发表于:2025/2/25 9:48:34


深度分析与解读:敦煌研学讲座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

一、主题定位与文化符号的融合

本次研学活动以"边塞文化"为核心,巧妙融合敦煌作为丝路枢纽的历史地位与中华文明的经典意象,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化认知框架: 

地理符号:玉门关、戈壁、雪山等自然景观成为历史记忆的载体,将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体验场域。

军事意象:金戈铁马、烽火台等元素重构古代边疆的时空维度,使历史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

诗歌载体:通过边塞诗的沉浸式教学,实现文学意境与实地景观的互文性解读,如王昌龄《从军行》与玉门关实地考察的结合,形成"诗史互证"的立体认知。

二、教育理念的创新实践

活动设计体现出"新文科"教育思维,突破传统课堂边界:

体验式学习:通过石窟艺术临摹、古诗吟诵等实践,将"静止的文物"转化为可参与的活态文化。特别是"国学礼仪与吟诵"课程,以声韵学方法解构古诗格律,使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语境中复苏。

情感教育路径:利用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如"将军白发征夫泪")与地理景观的沧桑感,构建情感共鸣-历史认知-价值认同的递进式教育模型。

跨学科整合: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地理学知识在"重走丝路"的叙事主线中实现有机融合,形成综合素养培养方案。

三、文化记忆的再生产机制

活动通过三个维度重构集体文化记忆:

空间再生产:从西安到敦煌的路线设计,暗合古代军事布防体系(长安-武威-嘉峪关-敦煌),形成历史地理的认知坐标系。

符号解码:将"断壁残垣"转化为文明对话的见证者,如月牙泉的生态意象与丝绸之路的商贸网络形成生态-文明的双重叙事。

身份建构:通过角色扮演(穿金甲、破楼兰)和诗词创作,引导青少年在古今对话中确立文化主体意识,实现从"文化旁观者""传承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四、潜在的教育增值空间

数字技术赋能:建议引入AR技术还原敦煌壁画创作过程,开发"边塞诗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教学工具。

比较文化视角:可增加粟特商队、西域乐舞等多元文化要素,在民族交融主题下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

生态维度延伸:结合河西走廊生态变迁(如月牙泉萎缩),探讨古代军事屯田与环境适应的历史智慧。

五、商业化与公益性的平衡艺术

活动采用"零费用"模式突破教育公平壁垒,其可持续性值得关注:

文化资本转化:通过研学成果(学生诗词作品、考察报告)的社会传播,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政企校协同:建议构建"文化基金会+研学基地+学校"的三角合作模式,确保质量与公益性并存。

IP衍生开发:可开发边塞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如定制敦煌色卡、诗词密码本),实现教育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良性转化。

结语

该研学项目本质上是通过空间叙事重构文化记忆的现代实践,将静态的历史遗产转化为动态的文化生产力。其创新性在于:用身体经验替代文本阅读,用情感共鸣强化价值认同,在"重走"中实现"重构",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未来可向"数字敦煌研学""国际青年文化使者计划"等方向延伸,打造更具时代穿透力的文化教育工程。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共有5条记录,分1页,当前页1,每页显示30条记录 «[1]»

高级模式
敦煌石窟艺术馆-社交平台 (http://bbs.dhgrotto.cn/
陇ICP备160028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