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47 | 回复:7 | 国画山水(基础班)教学课程 |
西域兆楠
![]() 19
主题 1548
帖子 0
积分 注册 2018-6-8 |
发表于:2025/2/24 20:09:23
国画山水基础知识讲座 主讲人:温重阳,浙江大学美术系研究生,专修山水画。 课程特色:依托美院的专业化、体系化教学优势,推广中国画在线美育课程。 课程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于绘画爱好者,普及美育,提升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在山水画学习过程中,树、石造型的准确只是浅层学习中注意的方面。当我们的技法“止步不前”时,更深入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突破表象,寻找中国画线造型的内在规律、形与形的关系,从而培养主动造型能力,为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树法、石法的基础笔墨造型,更深入的体悟树、石本身的线条品格要求,从而训练我们笔墨的“品质”。
|
西域兆楠
|
发表于:2025/2/24 20:10:51
主题与背景 本文是关于国画山水(基础班)教学课程的介绍,发布于研学之旅网站。该课程由浙江大学美术系研究生温重阳主讲,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帮助绘画爱好者了解和掌握国画山水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自信。 课程基本信息 讲师:温重阳,浙江大学美术系研究生,专修山水画。 发布时间:2025年2月24日 发布平台:bbs.dhgrotto.cn 课程特色 专业化、体系化教学:依托美院的专业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在线美育课程:推广中国画在线教育,方便更多人学习。 课程理念 传统文化根植:课程内容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服务绘画爱好者:面向所有绘画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 普及美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 提升艺术修养:通过学习,提高学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与目标 技法突破:在技法达到一定水平后,需要突破表象,深入理解中国画线造型的内在规律和形与形之间的关系。 主动造型能力:培养学员的主动造型能力,为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树法、石法基础:通过树法和石法的基础笔墨造型练习,深入体会树和石头的线条特点,训练笔墨品质。 总结 本文介绍了由温重阳主讲的国画山水(基础班)教学课程,强调了课程的专业性、体系性和在线教育的特点。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旨在服务绘画爱好者,普及美育,提升艺术修养,并增强文化自信。核心观点在于,除了掌握基本技法外,学员还需要深入理解中国画的内在规律,培养主动造型能力,通过树法和石法的练习,提升笔墨品质,为山水画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
西域兆楠
|
|
西域兆楠
|
发表于:2025/2/24 22:06:09
重点 国画山水基础知识讲座介绍 讲座由温重阳主讲,他是浙江大学美术系的研究生,专修山水画。 课程依托美院的专业化、体系化教学优势,旨在推广中国画在线美育课程。 课程特色在于结合了美院的教学资源,提供专业的在线学习平台。 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课程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服务绘画爱好者。 目标是普及美育,提升参与者的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帮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画的精髓。 山水画学习的核心内容 学习山水画时,树和石的造型准确性是初步阶段需要注意的方面。 当技法遇到瓶颈时,需要深入学习中国画线造型的内在规律和形与形之间的关系。 深入学习有助于培养主动造型能力,为山水画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树法和石法的基础笔墨造型训练 通过树法和石法的基础笔墨造型训练,深入体会树和石本身的线条品格要求。 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笔墨的“品质”,即笔墨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训练过程强调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以达到更高的艺术表现水平。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
西域兆楠
|
发表于:2025/2/24 22:16:49
首先,用户提供的网页信息里,主讲人是温重阳,浙江大学美术系研究生,专修山水画。这说明主讲人有专业的学术背景,可能课程会有较强的理论支撑。课程特色提到了依托美院的专业化、体系化教学优势,推广中国画的在线美育课程。这可能意味着课程结构比较系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尤其是利用在线平台扩大受众。课程理念是根植传统文化,服务爱好者,普及美育,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化自信。这里可能需要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美育在当今社会的作用。 山水画学习中,树和石的造型准确是浅层学习,当技法停滞时,需要突破表象,寻找线造型的内在规律和形的关系,培养主动造型能力。这似乎是在强调从基础到进阶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而是理解内在规律,进而创作。此外,通过树法、石法的基础笔墨造型,来提升笔墨的“品质”。这里可能涉及到中国画中的笔墨运用,线条的质量,以及如何通过具体技法训练来提升艺术表现力。 比如,为什么强调线造型的内在规律?这可能与中国画以线为主的传统有关,线条不仅是轮廓,更是表达物象结构和气韵的手段。而形与形的关系可能涉及构图和空间处理,这在中国山水画中尤为重要,比如“三远法”等。主动造型能力可能是指学员在掌握基础后,能够自主创作,不再拘泥于模仿,而是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另外,课程提到笔墨的“品质”,这可能涉及到用笔的力度、节奏、墨色的浓淡变化等,这些都是评判中国画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树石的基础练习来训练这些,说明课程设计有层次,从具体到抽象,从技法到艺术性。 还需要考虑学员可能的深层需求。用户提供这个内容,可能是希望了解该课程的结构、优势,或者作为潜在学员想要评估课程的价值。因此,我的分析需要突出课程的专业性、系统性,以及如何帮助学员从基础到创作,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化自信。同时,可能需要指出该课程在在线教育中的定位,如何结合传统美育与现代技术。 另外,注意到讲座时间是2025年,这可能是个错误或者虚构的时间,但可能用户希望分析的是课程内容本身,而不是时间因素。主讲人的背景和课程理念可能是重点。 此外,课程强调突破技法停滞,这可能针对有一定基础但遇到瓶颈的学习者,所以课程可能适合中级学员,而不仅仅是零基础。 最后,需要将这些点整合成一个结构化的分析,涵盖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技法训练、文化内涵等方面,并指出课程的优势和潜在适合的学员群体。可能还需要提到在线教育的特点,比如灵活性、资源丰富性,以及如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
西域兆楠
|
发表于:2025/2/24 22:18:19
国画山水基础知识讲座 【课程介绍】 在山水画学习过程中,树、石造型的准确只是浅层学习中注意的方面。当我们的技法“止步不前”时,更深入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突破表象,寻找中国画线造型的内在规律、形与形的关系,从而培养主动造型能力,为山水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树法、石法的基础笔墨造型,更深入的体悟树、石本身的线条品格要求,从而训练我们笔墨的“品质”。 另外,中国画的学习讲求传承,临摹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而在当下信息量爆炸的状态中,我们在选择临本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入手?当我们面对临本时如何把握其中的规律?认识临摹的目的?在临摹学习当中究竟要学到什么(一张有成就感的作品、某个打动人心的精彩点:造型、色彩、笔墨趣味 )?
课程尤其针对山水画提高过程中笔墨表现的品格要求,对其如何落实到笔墨应用上做了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学员能够不拘泥于临本的形似,而是从笔墨结构、笔墨语言中学会分析和理解经典作品的内在规律,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第一课时 树法——将经典中的线质、笔墨品格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一、形态:形状和态势:横、直、斜 二、双勾法,用笔质量和笔与笔之间的关系; 三、笔势:左右呼应(勾勒)、上下呼应、顺时针、逆时针 四、双勾主干“对比与统一”的辩证关系(虚实、曲直) 五、树的主干画法规律 1、连勾带皴法 2、先勾后皴法 3、没骨法 4、曲线s形主干画法 六、树的中干、出枝:前出、后出、平出,注意角度和长短的变化; 第二课时 树木细枝和树叶的画法及规律(掌握笔与笔之间的生发关系以及笔势节奏关系) 一、出细枝规律 二、?字交叉法:钝角,锐角、 三、技法的综合运用 四、v字形画法 五、树叶画法的关键点、难点 六、点叶法,,笔势节奏的关系; 1、大混点 2、胡椒点 七、夹叶法 第三课时 树的组合规律及传统到现代语言的过渡方法 一、形态与形态的组合关系和内在规律 1、平行关系 2、相向、相分关系 3、重叠、并置关系 4、穿插关系 5、纵横关系 二、创造有意味的形象——意象造型 三、传统语言转换到现代创作中的方法 1、加大传统语言的特征 2、化曲为直 3、拉大主干与中干的量比关系 4、加大枝、叶的量比关系 5、外形的几何化 第四课时 山、石的画法规律 一、基本型的概念、演变 二、组合规律(态势、变化、疏密关系、起承转合) 三、基本型的演变、山体结构 四、山体形态的组合规律 五、分析山水画最基础元素——石法(勾勒、态势、疏密、聚散) 1、笔墨关系和笔墨结构 2、勾斫关系 3、一组石头的态势关系 第五课时 山水画写生
六、课程形式 报名后,加顾问进群听课; 微信群老师亲自授课; 小视频+语音+图片+抽取点评,针对(学员)作品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时点评讲解; 课程结束 永久回放;
现在起,加入传习课堂体验群(QQ群号:976799897),即有机会获得:美术教学视频课件体验。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
西域兆楠
|
发表于:2025/2/24 22:19:56
深度分析与解读:国画山水基础班教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背景 学术支撑与专业背书 课程由浙江大学美术系研究生温重阳主讲,依托美院体系化教学资源,强调其专业化、系统化特点。主讲人的学术背景(专修山水画)为课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保障,符合中国画“师承传统”的特点,同时融入学院派严谨的教学方法。 在线美育的现代转型 课程以在线形式推广中国画美育,突破地域限制,将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教学结合。这种模式既响应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国家战略,也契合当代人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是传统艺术普及的创新尝试。 二、核心理念:从技法训练到文化认同 “根植传统”的深层逻辑 课程强调“根植中国传统文化”,意在通过山水画这一载体,传递中国艺术中的哲学观与美学观。例如,山水画中的“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体现了道家思想,而“笔墨品质”则关联儒家“格物致知”精神。这种教学不仅培养绘画技能,更指向文化身份认同的构建。 突破技法瓶颈的路径设计 象与本质的辩证:课程指出“树、石造型准确仅是浅层学习”,批判单纯模仿的局限性,引导学员从“形似”转向“神似”。 线造型的内在规律:中国画以线立骨,强调线条的节奏、力度与品格(如“骨法用笔”)。课程通过树石法训练,让学员理解线条不仅是轮廓,更是物象结构与生命力的表达。 动造型能力培养:通过分析形与形的关系(如疏密、呼应、开合),学员需掌握“经营位置”的构图思维,为创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实践:从笔墨品质到艺术修养 技法训练的阶梯性设计 基础层:树法、石法的笔墨造型训练,聚焦握笔、运笔、墨色控制等基本功。 进阶层:通过“线条品格”的体悟(如树干的苍劲、山石的皴擦质感),提升笔墨的表现力与个性化语言。例如,董源“披麻皴”与范宽“雨点皴”的不同技法背后,是对自然物象的差异化提炼。 美育目标的隐性渗透 课程以技法为媒介,实现“提升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层目标。例如: 通过临摹经典(如宋元山水),学员可感知古代文人的“林泉之心”; 通过笔墨实践,理解“书画同源”的审美共通性,进而将艺术思维融入生活。 四、课程价值与潜在挑战 异化竞争力 体系化:区别于零散的短视频教学,课程依托美院资源构建知识框架,适合系统化学习。 文化性:将技法提升与文化认知结合,满足现代人对“精神滋养”的需求。 潜在挑战与优化方向 在线教学的互动局限:中国画强调“手传心授”,需通过直播示范、作业批改弥补线上教学的体验缺失。 学员分层问题:课程内容可能对零基础学员门槛较高,需补充基础笔法模块或分级教学。 五、总结:传统艺术的当代诠释 该课程以山水画为切入点,试图在“守正”与“创新”间寻找平衡:既坚守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又借力互联网拓展美育边界。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技法训练唤醒学员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最终实现“以艺载道”的美育目标。未来若能结合虚拟现实(VR)写生、AI笔法分析等技术,或可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推动中国画的活态传承。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
西域兆楠
|
发表于:2025/2/24 22:20:40
树的组成 树木一般可分成五个部分,即根、干(或称树身)、枝、梢、叶。从树木的形态特征看,又有缠枝、挺干、屈节、纽裂、节疤等。另外,树叶有“互生”、“对生”和“轮生”的区别,树干皮纹有“鱼鳞纹”、“豆瓣纹”、“横纹”和“解索纹”等等。 树的枝、干、根 树中,枝,干,根都具形态。画时要交待清楚各自的转折关系,又要注意各部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从根至枝梢有一个形态渐变的过程。 画树必使枝干上下多曲折,不要单用直笔。
课程形式 报名后,加顾问(老师)进群听课; 视频(直播)+语音+图片+抽取点评,针对(学员)作品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及时点评讲解; 课程结束 永久回放;
树的枝、干、根 长按二微码链接,即可观看学习(视频)课程。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继续操作!
|